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嘲笑老土的父母

2016-07-17 王小妮 大家



文 |


这几天激愤的人真多,张嘴打打杀杀、高喊寸土不让的人真多,虚拟空间里随处可见红旗红星,鲜艳夸张的红字标语。

恰好在这种气氛的晚上,我偶尔点击进了一条微博,发现这里躲着几万条评论,一群年轻人正热火朝天呼朋唤友地在讨论“那些你妈妈买的拥有让你难以理解的美感的东西”。

跟发现了宝藏似的,我发现这里使用频率最多的是哈哈哈哈和笑脸,我喜欢这种新鲜的欢乐,一连三天都在临睡前点进去,看半小时。


浮夸审美

微博评论现在能直接贴图片了,新功能帮这群一心找乐的孩子们省去多余的说明阐释,有的连打字都省了,有图有真相么。

调侃妈妈,也包括爸爸们审美品味的话题这么热闹,不断被@进来的新参与者,像发现了新大陆,贴出各种各样的图:家里的背景墙、生活用品、饰物、床单、拖鞋、吊灯、佛龛、挂历、衙门一样的家门、有奥迪标志的锅盖。

本来这些物件都静止在每个人的家里,或者一点不好笑,或者大家早都习以为常,一下子被公示出来,显得格外好笑,格外奇葩,格外欢乐。

我们得知私人领域属于受保护的隐私范畴才没几年,这些嬉笑着的孩子们已经充当了揭短自家事的狗仔队,演着他们的直播秀:

“我家刚装修完,我回去简直要瞎了,浅黄色壁纸,金黄背景墙,水晶吊灯黄色,黄色皮沙发,大石头茶几黄色,反正就是各种黄,深浅不一,绝对亮瞎。”

“当年我爸装修房子时说要在客厅挂八大元帅画像,被我哥和我及时制止了,要不现在我家变八宝山了。”

“我家客厅不仅有光球,还有一串一串围在周围会闪会变色的小灯泡,活脱脱歌舞厅。”

“带山水鸟鸣的电子万年历:)金灿灿的牙签筒:)山水花鸟图的电视墙背景还带灯:)能想象我爸爸有一天跟我说要在家里买一个餐馆吃饭那种带玻璃转盘的大圆桌子放在家里吃饭吗:)”

引起最多人哈哈哈哈的,是一户人家在大门口左右各立了一尊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有人出来总结说,妈妈爸爸们的购物风格就是两个字,“浮夸”。

这个躲在角落里的热帖,就是揭秘老一辈人偏爱“浮夸审美”的一个欢乐秀。



年代的痕迹

这个“秀”所调侃的父母们应该出生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

依我的印象,没有任何后来的艺术作品,包括记录性的作品能完整如实又全场景地再现那个年代的单调枯竭萧索和整齐划一。

即使是在“家”这个纯私人领域里。

那种全时空的对人的制约占有,包括色彩声响味道,很难被还原复述。

虽然我们都能说出,那时候的电影只有《地道战》和《地雷战》,舞台上只有八部样板戏,书只有选集、语录本和一本小说《金光大道》。

有一年8分钱的邮票一律是“毛主席去安源”。年画招贴画都是样板戏人物,比如一根大辫子的李铁梅高举信号灯。很多人家里光光溜溜的桌面上摆放着统一样式的纯白陶瓷的领袖坐像。



70年代中期,我在乡下插队,有一个春天回城探亲。回一次城真不容易,得先从村子走一小时到大路边等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来长途汽车,当时叫班车,是车厢后板上拴根铁链的解放牌敞篷卡车。班车到县城,再去转火车。终于回到了家,推开门,忽然非常非常感动,一开始还没明白是被什么感动了。

原来,家里的餐桌上铺着一块桌布,它究竟是什么花色什么质地全没注意,反正我一进门就看见了它,平展展地铺满桌子,有下垂,看上去又柔软又温情。人能忽然被一块布感动。

这个完全反向的细节,基于和乡下生活对比形成的反差。

一个下乡知青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泥泞黄土里干活,沾满泥的两只脚,每天蹬着白木茬饭桌吃饭,桌上是盐煮土豆,玉米碴粥。

终于有了改变的机会,随之而来的一切选择都逃不掉逆反的冲动,匮乏和贫寒忽然就是最不能容忍的了。所以,妈妈爸爸们要炫丽耀眼,要过度装饰,要繁复累赘,要让大红花大绿叶随意泛滥。曾经砸烂批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资产阶级香风臭气,现在都可以用一用,曾经她们不能有的,都给补偿性地买回在身边。当年多家徒四壁,现在就要多富丽堂皇。

她们没想到这些会被孩子们嘲笑成了没品位的土豪审美。妈妈爸爸们实在好辛酸。

孩子们没空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现在他们正笑得岔气,顾不得翻旧账,沉重的事情还是不要说吧,过去了的不值得追究。重要的是那些和今天的他没什么关联,更重要的是只要说出来轻松好笑就够了。

还是不要学中学语文老师,不要引申吧。



安全伤害

快速叠加的评论里,夹了一条这样的评论:

“说真的,这帖子看得我五味杂陈,父母那一辈吃的苦多,受到的美学教育少,最有条件美的时候物质匮乏,全国都穿蓝灰工作服,现在这种‘难以理解的美感’是时代亏欠他们的那一课,这帖子提醒我们做儿女的要尽力多带他们见识美好的事物和风景。”

这话应该没错,不过赞同回应的很少,太一本正经的,就让它孤零零地挂着。

而电视上一条更一本正经的公益广告被拖到这里来,引得笑声最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你们只知道买呀买,想过买回来的都是对孩子的伤害吗。现在他们正向同伴讲述他的“苦大仇深”呢。

相信多数的妈妈爸爸们不会找到微博的这个角落,即使进来了,只见各种稀奇古怪的头像、虚拟的假名字,不会把这些和他们的孩子联系起来。

如果,这些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审美做参照,比如“我的小家”,可能就不一样了,就有了建设性,不过,他们能参与这个热帖就是图快乐,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嘻嘻哈哈地调侃一下父母吧。

父母辛苦不容易,但是哈哈哈哈,没人说他们容易,但是谁又容易呢?

把“买来的伤害”展示出来,恐怕也是一种新伤害。父母给予的和子女给予的,可能是两种伤害,不容易被理解的各自单向的伤害。妈妈爸爸们不觉得花了钱伤害了子女,子女不觉得在父母不知情的时候贴张图会伤害到父母。

即使真被发现了,也不会怎么样,因为是他们是至亲,即使算作伤害也是最安全的伤害。



看看真实的生活

我把这个热帖看成轻松的玩笑,但也许这里暗含着另一种潜在伤害,在几十条评论里会淡淡地跳出这样一条:

“评论有些人真的是大户啊,我们这种乡村穷孩子,只能看看。”

大家笑过了,生活还是不温不火。虽然有人好像很乐于打仗,其实谁心里都明白打仗绝对是坏事。被贴出来的引人发笑的物件,任何一件出现在当天的电视新闻或纪录片里,可能都不可笑,反而是家境不错的代名词。

大家可能觉得终于见识了土豪,而真正的土豪何止是这样。

我脑子里一闪而过,想到曾经在贵州西部山区的农民家里,能见到的唯一电器是生锈的电饭锅,唯一的陈设是捣辣椒的石缸和落苍蝇的饭碗,唯一的色彩是捣出来的血红的朝天椒末。这样家境里的孩子可能都沉默着。

家徒四壁的人不容易参与这个热帖,因为穷并不引人发笑,就像大富大贵不引人发笑一样。

年轻人讥讽妈妈爸爸们没有审美,不过,一无所有整齐划一也是一种审美极致,对它的反叛逆转派生出的新审美,瞄准的是过度浮夸炫丽,这也同时形成了新的趋同性,新的步调一致。所以很多人会说“这个我家也有”,所以有人说:

“都是统一风格,然后为什么他们会认为我喜欢。”

也有人说:

“没觉得土豪啊,有什么好笑,我正用的就是那款。”

落伍的审美被大家奚落嬉笑过后,可能该我们各自去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

父母可娱乐,想过娱乐点别的吗?

时事,职业,公司,老板,工资,房价,前途,想过吗?

他们好像会说:不要扯远,不要坏了这会儿的心情。即使匿名一百回也不想提那些一本正经的事,没一点娱乐精神,搞不好就是一声叹息,还是张开嘴哈哈哈哈吧。

稍稍看得远一点,住宅区,街巷,拉出大喇叭的小商场,公共广场,城市雕塑,墙头宣传画,模范人物墙报栏,或者打开电视,看一眼布景,看一台晚会,浮夸还是不浮夸,土豪还是不土豪?

用力过度的高调奢华,你适应了吗,你想过改变吗,或者大家都是同一个审美源头?

欢快的年轻人的全部优越在于他们的世界比妈妈爸爸们的世界大了不知道多少,这是绝对优势,是审美进化的道路上的有力支撑,是我们值得去事事努力的动力。



【作者简介】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名诗人。



【精华推荐】

所谓诗和远方,不过是哄骗自己的托词

那是一道不可接近不可逾越的墙

1977年,高考如何划出了人和人命运的高低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